◎职官六
○特进
王译位特进,领城门兵。外戚传,按汉杂事诸侯功德优盛,朝廷所敬异者,赐位特进。
王商位特进,领城门兵,置幕府,得举吏如将军。元后传。
傅喜位特进,奉朝请。薛宣加宠特进,位次师安昌侯,给事中视尚书事。
张禹以列侯朝朔望,位特进,见礼如丞相,置从事史五人。并本传。
○领尚书事霍光以大将军领尚书事。张安世以车骑将军领尚书事,又以卫将军领尚书事。
师丹以左将军领尚书事。萧望之以前将军领尚书事。并本传。
王凤以大司马领尚书事。元后传。
郑宽中以光禄大夫领尚书事。张山拊传。
孔光以光禄勋领尚书事。张禹以光禄大夫领尚书事。霍山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。周堪以光禄大夫领尚书事。并本传。
车骑将军王音内领尚书,外典兵马。毋将隆传。
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,领尚书事。匡衡传。
○平尚书事于定国以光禄大夫平尚书事。
张尚以中大夫平尚书事。并本传。
○领他官桑宏羊为治粟都尉,领大农。食货志
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,领盐铁事。食货志。
霍山奉车都尉侍中,领胡越兵。霍光传。
孔光为帝太傅,领宿卫。本传。
王谭王商位特进,领城门兵。元后传。
金涉为侍中骑都尉,领三辅胡越骑。金日磾传。
钟元为尚书令,领廷尉。何并传。
刘向以故九卿召拜为郎中,领护三辅都水。息夫躬以左曹光禄大夫使持节,领护三辅都水。冯参为谏大夫,领护左冯翊都水。刘向为光禄大夫,领校中五经秘书。
刘歆河平中,受诏与父向,领校秘书。并本传。
○兼官张安世车骑将军光禄勋,又迁右将军光禄勋。霍光传。
宣帝徙度辽将军未央卫尉范明友为光禄勋。霍光传。
宣帝拜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。
赵充国擢为后将军兼水衡都尉,征匈奴还,为后将军少府。并本传。
王莽为右将军卫尉。百官表。
右将军典属国常惠冯奉世。
王尊转守槐里,兼行美阳令事。并本传。
○行官阙则卑者摄为之曰行
张汤韩安国并以御史大夫行丞相事。本传。
平阳侯曹窋行御史大夫事。高后本纪,八年,刘攽曰,按表及周昌传,高后四年,窋为御史大夫,诛诸吕后免,则非行也,疑此纪误。
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。三王世家。
行太常事太中大夫刘歆。孝平王后传。
汾阳侯靳石为太常,行太仆事。功臣表,下同。
韩延年为太常,行大行令事。行大鸿胪事少府乐成。霍光传。
太子少傅臣安,行宗正事。三王世家。
少府忠行廷尉事。王温舒为右辅行中尉事。留侯张良,行太子少傅事。
黄霸廷尉,行丞相长史事。盖宽饶迁谏大夫,行郎中户将事。王尊守京辅都尉,行京兆尹事。刘德宗正,行京兆尹事。
翟义南阳都尉,行太守事。
王尊转守槐里,兼行美阳令事。并本传。
○守如淳曰,诸官初加皆试守一岁,迁为真,食全奉
朱云以六百石秩,试守御史大夫。本传。
光禄大夫刘辟强,守长乐卫尉。楚元王传。
守少府萧望之。萧望之传。
萧育泰山太守,入守大鸿胪。同上。
执金吾任宏,守大鸿胪。哀纪。
御史臣光守尚书令。三王世家。
赵广汉京辅都尉守京兆尹。龚胜光禄大夫守右扶风。王为右辅都尉,守右扶风,武帝出驻车,拜为真。
薛宣入守左冯翊,满岁称职为真。朱博以高第入守左冯翊,满岁为真。并本传。
守丞相长史边通。张汤传。
守军正丞胡建。
守廷尉史路温舒。张敞守太原太守。王尊守京辅都尉。并本传。
茂陵守令尹公。原涉传。
华阴守丞嘉。朱云传。
○假假,摄也
汉二年,拜曹参为假左丞相,人屯兵关中。本传。
假稻田使者燕仓。昭纪。
赵充国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。本传。
军候假丞杜勋。陈汤传。
○宿卫
汉二年六月,汉王还栎阳,令诸侯子在关中者,皆集栎阳为卫。高纪。
高帝崩,陈平畏谗,固请之,得宿卫。陈平传。
高后二年,齐哀王遣弟章入宿卫于汉,封朱虚侯,四年,封章弟兴居为东牟侯,皆宿卫长安。史记,齐悼惠王世家。
文帝入未央宫,有谒者十人,持戟卫端门。周勃传。
武帝时,董仲舒对策曰,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,各择其吏民之贤者,岁贡各二人,以给宿卫。本传。
终军曰得列宿卫,食禄五年。本传。
王臧上书宿卫,累迁,一岁至郎中令。申公传。
张安世辅政,宿卫十有三年,封为富平侯。张汤传。
昭帝时,燕王旦上书,愿归符玺,入宿卫。本传。
宣帝地节二年,诏曰,博陆侯宿卫武帝三十馀年。宣纪。
阳城侯刘德亲亲行谨厚,以德得官宿卫者二十馀年。楚元王传。
魏相奏张安世子延寿重厚,可以为光禄勋,领宿卫臣。张汤传。
杨恽与孙会宗书曰,幸赖先人馀业,得备宿卫。本传。
冯参为黄门郎给事中,宿卫十馀年。本传。
孔光为帝太傅,位四辅给事中,领宿卫。本传。
成帝诏曰,车骑将军王音,宿卫忠正,勤劳王家。元后传。
元后益封孔光,诏曰,博山侯光,宿卫四世,世为傅相,光禄勋丰,宿卫三世,奉车都尉甄邯,宿卫勤劳,建议定策。王莽传。
○待诏
尚方待诏。郊祀志。
待诏金马门。公孙宏,刘向冯商,张子侨,华龙,柳褒。
侍诏公车。东方朔,朱买臣,谷永。
待诏承明之庭。扬雄。
待诏殿中。韩生以易召待诏殿中。
待诏五柞宫。执金吾广意。
待诏丞相府。刘德。
待诏宦者署。东方朔,苏武,刘歆翼奉。
待诏黄门。李寻,梁邱贺。
武帝诏求能为韩诗者,召蔡义待诏。蔡义传。
伍宏以医待诏。黄贤传。
吾邱寿王以善格五待诏。本传。
宣帝召见王褒,以为待诏。何武传。
魏相奏言知音善鼓琴者赵定龚德,皆召见待诏。王褒传。
本草待诏。郊祀志。
成帝时,言祭祀方术者,皆得待诏。郊祀志。
孝武元封五年三月,至泰山,增封,因朝诸侯王列侯,受郡国计。本纪,师古曰,若今之诸州计帐也。
太初元年春,受计于甘泉。本纪,下同。
天汉三年三月,行幸泰山修封,祀明堂,因受计。太始四年三月,行幸泰山,因受计。
孝宣黄龙元年,诏曰,上计簿具文而已,务为欺谩,以避其课,御史察计簿非实者按之,使真伪毋相乱。本纪,徐天麟谨按通典云,汉制郡守岁尽遣上计掾史各一人,条上郡内众事,谓之计簿。
严助愿奉三年计最。本传,如淳曰,旧法当使丞奉计,今躬自愿入奉也。
京房为魏郡太守,自请岁竟乘传奏事,天子许焉。本传。
张苍为计相一月,更以列侯为主计,四岁,萧何为相国,令苍以列侯居相府,领郡国上计者。本传。
司隶校尉奏丞相衡位三公,领计簿,而专地盗土。匡衡传。
郝贤坐为上谷太守入戍卒财物计谩,免。功臣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