○宫室·辽金
臣等谨按
燕京累朝宫室,自辽以前,纪载无多。惟西苑之太液池、琼华岛为金明昌中万宁宫西园遗迹,乃当时别馆所在。至金时大内,以地理揆之,当在今广宁、右安门外,其遗址皆无可考。元代宫室,考之《昭俭录》及《析津志》《北京志》,大内在太液池东,隆福、兴圣二宫在太液池西。今西苑及旁近之大高玄殿、光明殿诸处应即其地。明永乐间改建宫城,又在元大内迤东。我朝开国以来,宫廷制度不过量为修葺,而大概多仍胜朝之旧。朱彝尊原书裒集诸家,记录颇详,足资甄综,惟间有舛互者。至其类序之中,年代先后,间多搀越,今谨加以厘正,馀不复繁引云。
原
辽以幽州为南京,宫之扁曰永兴,曰积庆,曰延昌,曰彰泯,曰长宁,曰崇德,曰兴圣,曰敦睦,曰永昌,曰延庆,曰长春,曰太和,曰延和。殿之扁曰清凉,曰元和,曰嘉宁。堂之扁曰天膳。楼之扁曰五花,曰五凤,曰迎月。阁之扁曰乾文。门之扁曰元和,曰南端,曰万春,曰千秋,曰凤凰。园曰柳园。《禁扁》
朱彝尊原按
辽以天显三年升东平郡为南京,本治辽阳。至会同元年,始以幽州为南京。
臣等谨按
《金史·地理志》:中都有仁政殿。又《世宗纪》:仁政殿辽时所建。则仁政实辽南京之殿也。王士点《禁扁》于辽宫室缺载仁政殿,附识以备考。
原
南京大内在西南隅,皇城内有景宗、圣宗御容殿,殿东曰宣和,南曰大内,内门曰宣教,外三门曰南端、左掖、右掖。门有楼阁。球场在其南,东为永平馆。皇城西门曰显西,设而不开。北曰子北,西城巅有凉殿,东北隅有燕角楼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
原
南京宫卫曰弘义宫,曰长宁宫,曰永兴宫,曰积庆宫,曰延昌宫,曰彰泯宫,曰崇德宫,曰兴圣宫,曰延庆宫,曰敦睦宫,曰文忠王府,各置提辖司。《辽史》
臣等谨按
据《辽史·兵卫志》,南京尚有太和、永昌二宫,与兴圣、延庆等宫同置提辖司,旧史失载。
原
太宗会同元年十一月,诏升幽州为南京。三年四月庚子,至燕,驾入自拱辰门,御元和殿,行入阁礼。十二月,诏燕京皇城西南堞建凉殿。统和七年二月,幸长春宫。十三年正月,如长春宫。十五年二月朔,如长春宫。《辽史》
臣等谨按
据《辽史·太宗本纪》,会同三年四月壬戌,御昭庆殿,宴南京群臣。昭庆殿原书未见,今谨附识。
又按
《辽史·本纪》:圣宗统和十三年正月壬子幸延芳淀,庚午如长春宫。又十五年正月庚午,幸延芳淀,二月丙申朔,如长春宫。按:延芳淀在东京,其地与上京之长春宫较近。此二条似是指上京之长春宫而言,非南京也。原书以宫名本同,牵连误引耳。
原
辽有二长春宫,一在南京,一在长春州。若五年三月朔幸长春宫赏花钓鱼,十二年三月如长春宫观牡丹,十七年正月朔如长春宫,则非南京之长春宫也。《北平古今记》
臣等谨按
《辽史》本纪:圣宗统和十二年三月戊午幸南京,壬申如长春宫。按戊午距壬申仅十五日,不应即至上京之长春宫,似应仍指南京而言。
原
景宗保宁五年春正月,御五凤楼观灯。圣宗统和二十四年八月,改南京宫宣教门为「元和」,外三门为「南端」,左掖门为「万春」,右掖门为 「千秋」。开泰五年,驻跸南京,幸内果园宴,京民聚观,求进士得七十二人,命赋诗,第其工拙,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,韩亦士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。燕民以车驾临幸,争以土物来献,上赐酺饮。至夕,六街灯火如昼,士庶嬉游,上亦微行观之。兴宗重熙五年,诏修南京宫阙府署。九月,猎黄花山,获熊三十六。冬十月,幸南京,御元和殿,以日射三十六熊赋《幸燕》诗试进士于廷。道宗清宁五年十月朔,幸南京,祭兴宗于嘉宁殿。道宗大康五年八月,命有司撰太宗神功碑,立于南京。《辽史》
增
乾统四年十月己未,幸南京。十一月乙亥,御迎月楼,赐贫民钱。同上
原
金以幽州为中都,汴为南京。宫之扁曰启庆,曰衍庆,曰圣寿,曰翠微,曰庆宁,曰景明,曰坤宁,曰光春,曰万宁,曰磐宁,曰寿康,曰仁寿,曰隆庆,曰寿安,曰长春,曰建春,曰兴德,曰庆元,曰光兴,曰孝宁,曰寿圣,曰集庆,曰坤仪,曰会圣。苑之扁曰琼林。园之扁曰庆乐,曰熙春,曰同乐,曰东明,曰东翠。院之扁曰蓬莱,曰宣徽。殿之扁曰长乐,曰长生,曰浮玉,曰仁安,曰仁智,曰仁政,曰保安,曰保成,曰洪政,曰大安,曰大庆,曰崇庆,曰广寒,曰广德,曰广仁,曰琼光,曰隆德,曰瀛洲,曰重光,曰厚德,曰天兴,曰枢光,曰光德,曰光兴,曰集英,曰明俊,曰熙春,曰集贤,曰明扬,曰庆春,曰泰和,曰纯和,曰庆和,曰太和,曰德和,曰元和,曰鱼藻,曰德昌,曰福宁,曰燕寿,曰德寿,曰福寿,曰端仪,曰德仪,曰徽音,曰常武,曰扬武,曰阅武,曰临武,曰圣武,曰皇武,曰文明,曰芳明,曰承明,曰文昭,曰乾元,曰承华,曰临芳,曰贞元,曰宣华,曰慈训,曰绛霄,曰蓬莱,曰睿思,曰翠霄,曰宁福,曰紫宸,曰奉慈,曰涌金,曰仪宸,曰孝慈,曰玉清,曰神龙,曰丕承,曰景祥,曰清晖,曰辰居。亭之扁曰雪香,曰琼香,曰临漪。楼之扁曰嘉福,曰嘉瑞,曰丹凤,曰瑞云,曰瑞光。阁之扁曰芳华,曰景福,曰燕昌,曰光昭,曰清徽,曰翠微,曰蓬莱,曰琼华。馆之扁曰会同,曰归仁,曰同文,曰思华,曰粲文,曰来宁,曰来同,曰怀德,曰肃仪。司之扁曰侍仪。屿曰瀛屿。岛曰琼花。池曰龙游,曰浮碧。门之扁曰宣和,曰启夏,曰丰宜,曰丹凤,曰大庆,曰承天,曰日精,曰月华,曰左右升平,曰左右升龙,曰隆德,曰严祗,曰繁禧,曰安泰,曰祇肃,曰安贞,曰南薰,曰大兴,曰大安,曰南顺,曰顺阳,曰四会,曰仁安,曰德和,曰德昌,曰文明,曰光兴,曰启庆,曰明昌,曰徽音,曰光翼,曰宣阳,曰光牒,曰宣华,曰玉华,曰应天,曰嘉会,曰宣曜,曰阳春,曰施仁,曰灏华,曰丽泽,曰彰义,曰景风,曰端礼,曰通元,曰会城,曰崇智。观之扁曰西凉,曰黄兴。《禁扁》
臣等谨按
王士点《禁扁》所载金代幽州、汴京宫殿、园亭、池馆、门观各名,据《金史》本纪及《地理志》,间有与上京、东京、西京等处名目相同者。如皇武、光德、德元、辰居等殿,兴德、庆元、光兴等宫,史系之上京,保安殿系之西京,孝宁宫系之东京,景明宫、扬武殿在桓州,枢光殿在抚州之柔远县,长春行宫在滦州之石城县,光泰宫在遂州之遂城县。凡此之类,或当时建置异地同名,皆未可定,不妨并存以俟考。
补
亮欲都燕,遣画工写京师宫室制度、阔狭修短,尽以授之左相张浩辈,按图修之。城之四围九里三十步。自天津桥之门北曰宣阳门。门分三,中绘一龙,两偏绘一凤,用金镀铜实之。中门常不开,惟车驾出入,两边分双只日开。两楼曰文曰武。自文转东曰来宁馆,自武转西曰会同馆,二馆皆为本朝使设也。正北曰千步廊,东西对,两廊之半各有偏门,向东曰太庙,向西曰尚书省。通天门观高八丈,朱门五,饰以金钉。东西相去里馀,又设一门,左曰左掖,右曰右掖。南城之正东曰宣华,正西曰玉华,北曰拱辰门。内殿凡九重,殿三十有六,门阁倍之。正中位曰皇帝正位,后曰皇后正位。位之东曰内省,西曰十六位,乃妃嫔所居之地也。西出玉华门为同乐园,瑶池、蓬瀛、杏林尽在是。《金图经》
原
宫城四围凡九里三十步。自天津桥之北曰宣阳门,内城之南门也。中门绘龙,两偏绘凤,用金钉钉之。上有重楼,制度宏大。三门并立,中门惟车驾出入乃开,两偏分双只日开一门。《大金国志》
补
天眷元年,析津放第,于广阳门西一僧寺门上唱名。至迁都后,命宣阳门上唱名,后为定例。《玉堂嘉话》
原
泰和四年三月,大风毁宣阳门鸱尾。《金史·五行志》
原
宫城之前廊东西各二百馀间,分为三节,节为一门。《金史》志
原
循东西御廊北行,将至宫城,廊即东转,又百许间。其西亦有三门,门中驰道甚阔,两旁有沟,上植柳。廊脊背覆以青琉璃瓦,宫阙门户即纯用之。《揽辔录》
原
贞元初,海陵迁燕,乃增广旧庙,奉迁祖宗神主于新都。三年十一月,奉安于太庙。大定十一年十一月,郊祀前一日,享太庙。有司议荐新礼,正月鲔明昌间用牛鱼,无则鲤代
,二月雁,三月韭以卵以葑,四月荐冰,五月笋蒲,羞以含桃,六月彘肉、小麦仁,七月尝雏鸡以黍,羞以瓜,八月羞以茨、以菱、以栗,九月尝粟与稷,羞以枣以梨,十月尝麻与稻,羞以兔,十一月羞以麕,十二月羞以鱼。《金史·礼志》
补
金本无宗庙,不修祭祀。自平辽后,所用执政大臣多汉人,往往说天子之孝在尊祖,尊祖在建宗庙,金主方开悟。遂筑室于内之东南隅,庙貌虽具,制极简略。迨亮徙燕,乃筑巨阙于南城之南,千步廊之东,曰太庙。标名曰「衍庆之宫」。《金图经》
原
端门十一间,曰「应天之门」。《揽辔录》
原
应天门,内城之正南门也。楼高八丈,四角皆垛楼,瓦皆琉璃。金钉朱户,五门列焉,常扃,惟大礼袷享则由之。东西相去一里许,又各设一门。左曰左掖,右曰右掖,各有武夫守卫。城之正东曰宣华门,正西曰玉华门。殿九重,凡三十有六,楼阁倍之。正中位曰皇帝正位,后曰皇后正位,位之东曰内省,西曰十六位,乃妃嫔居之。《大金国志》
原
应天门旧名通天门,大定五年更。《金史》志
原
大定七年四月朔,日食,伐鼓应天门内。九年八月朔,日当食,以雨不见,伐鼓于社,用币于应天门内。《金史·天文志》
原
明昌六年二月,震应天门右鸱尾。泰和八年四月,宋献韩侂胄等首于元帅府。五月丁未,御应天门,备黄麾,立仗受之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贞佑元年十二月朔,上御应天门诏谕军士。《金史·宣宗纪》
原
銮驾出宫前一日,有司设大驾卤簿于应天门外,尚辇进玉辂于应天门内,受尊号。群臣次于大安门外,奉迎册宝,至应天门。宣赦日于应天门外设香案。《金史·礼志》
原
门内有左右翔龙门及日华、月华门。《金史》志
原
皇太后册立,乘舆至翔龙门。《金史·礼志》
原
前殿曰大安,左右掖门,内殿东廊曰敷德门。《金史》志
原
大定五年六月,大安殿楹产芝,其色如玉。《金史·五行志》
原
大定七年正月,上服衮冕御大安殿受尊号册宝礼。二十七年三月,御大安殿受皇太孙册宝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世宗遗诏,移梓宫寿安宫。章宗诏百官议,皆谓当如遗诏移。拉里独曰:「非礼也。天子七月而葬,同轨毕至,其可使万国之臣朝大行于离宫乎?」上曰:「朕日夜思之,舍正殿而奠于别宫,情有所不忍,且于礼未安。」遂殡于大安殿。《金史》本传。按:拉里,满洲语爽利也,旧作「剌履」,今译改。
原
明昌四年九月朔,天寿节,御大安殿受朝贺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凡受尊号,百官习仪于大安殿庭。皇太子册立,设御座于大安殿。《金史·礼志》
增
赵秉文《甲子元日大安早朝》诗:阙角苍龙建斗杓,衣冠万国大安朝。使臣未入分班立,殿陛先升按笏招。彩仗中间瞻北极,丹墀侧畔听箫韶。太初甲子天元朔,万岁常瞻玉烛调。《滏水集》
原
大安殿基今为酒家寿安楼。《金台集》
臣等谨按
寿安楼在燕京金皇城内东华门之西街,见《析津志》。
原
果罗洛纳延诗:梦断朝元阁,来寻卖酒楼。野花迷辇路,落叶满宫沟。风雨青城暮,河山紫塞愁。老人头雪白,扶杖话幽州。《金台集》。按:果罗洛旧作「葛逻禄」,今从八旗姓谱改正。纳延,蒙古语八十数也,旧作「乃贤」,今译改。
原
大安殿之东北为东宫。《金史》志
原
大定七年七月,幸东宫视皇太子疾。十月,敕有司于东宫凉楼前增建殿位,孟浩谏曰:「皇太子虽为储贰,宜示以俭德,不当与至尊宫室相侔。」乃罢之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十一月,皇太子生日,宴群臣于东宫。《金史》列传
原
明昌五年,复以隆庆宫为东宫,慈训殿为承华殿。承华殿者,皇太子所居之东宫也。《金史注》
臣等谨按
《金史·世宗纪》:大定二十九年正月,名太后宫曰「仁寿」,二月更名「隆庆」。至章宗明昌五年,礼官言宜易隆庆宫为东宫,慈训殿为承华殿,从之。
原
赫舍哩执中以皇太后仪仗迎庄献太子入居东宫。《金史》本传。按:赫舍哩旧作「纥石烈」,今从八旗姓谱改正。
原
正北列三门,中曰粹英,为寿康宫,母后所居也。《金史》志
原
贞元三年十月,皇太后至中都,居寿康宫。十一月,上朝太后于寿康宫。《金史·海陵纪》
原
西曰会通门,门北曰承明门,又北曰昭庆门,东曰集禧门,尚书省在其外。其东西门,左右嘉会门也。门有二楼,大安殿后门之后也。其北曰宣明门,则常朝后殿门也。北曰仁政门,内有仁政殿,常朝之所也。《金史》志
原
由会通门承明门入左嘉会门,趋而南,至幕次。少顷,鸣锺,锺罢,卫士山呼。百官里见有曳玉带者五人先出,后知为东宫亲王平章令公也。顷之,入宣明门,次仁政门,于隔门上面序立,三节自东入,拜于大毡上。上有一品至七品黑漆黄字牌子,盖其朝序也。一毡可容数百人,遍地制成龙凤。殿九楹,前设露台,柱以文绣。两廊各三十间,中有锺鼓楼,廊外垂金漆帘额,饰以绣。廊之西,马有鞲红绣鞍者数匹,乃高丽所进。殿门外卫士二三百人分两旁立,尽戴金花帽锦袍。宣明门外直至外廊,皆甲士,青绦甲居左,旗执黄龙,红绦甲居右,旗执红龙。外廊皆银枪,左掖门入皆金枪,人依一柱以立。凡门屋下皆青队,执弓矢人数各有差。北宫营缮之制,初虽取则东都,终殚土木之费。瓦悉覆以琉璃,役兵民一百二十万,数年方就。《北辕录》
原
入嘉会门,至幕次,黑布拂庐侍班。有顷,入宣明门,门内庭中列卫士二百许人,贴金双凤幞头,围花红锦衫,散手立。入至仁政殿下,团凤大花毡可半庭。殿两旁有朵殿,朵殿上两高楼,曰东西上阁门。两廊悉有帘幕。中有甲士。东西御廊循檐各列甲士。东立者红茸甲,金缠竿枪,黄旗,画青龙。西立者碧茸甲,金缠竿枪,白旗,画黄龙。至殿下皆然。惟立于门下者锦袍持弓矢。殿两阶杂列仪物幢节之属,如道家醮坛威仪之类。使人由殿下东行,上东阶,却转南,由露台北行入殿阈,谓之「栏子」。金主幞头,红袍,玉带,坐七宝榻,背有龙水大屏风。四壁帟幕皆红绣龙,拱斗皆有绣衣。两槛间各有大出香金狮蛮,地铺礼佛毯可一殿。两旁玉带金鱼或金带者十四五人相对列立,遥望前后殿屋崛起甚多,制度不经,工巧无遗力。炀王亮始营此都,规摹出于孔彦舟,役民八十万,兵夫四十万,作治数年,死者不可胜计。金朝北宫营制宫殿,其屏扆窗牖皆破汴都辇致于此。汴中宫匠有名燕用者,制作精巧,凡所造下刻其名,及用之于燕,而名已先兆。《揽辔录》
原
天会四年正月,始朝日于乾元殿。天眷二年,定朔望朝日仪,帝南向拜。大定十五年,有司上言:宜遵古制东向拜。十八年,帝拜日于仁政殿,始行东向之礼。《金史·礼志》
原
世宗谓宰臣曰:「宫殿制度苟务华饰,必不坚固。今仁政殿辽时所建,全无华饰,但见他处岁岁修完,惟此殿如旧,以此见虚华无实者不能经久也。」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贞佑元年闰月,拜日于仁政殿。《金史·宣宗纪》
臣等谨按
明昌四年八月,国史院进《世宗实录》,上服袍带御仁政殿降座受之。见《金史·章宗纪》。
原
贞元三年十一月,宴百官于泰和殿。《金史·海陵纪》
原
大定二年正月,御泰和殿,宴百官宗戚命妇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承安四年五月朔,奏事于泰和殿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泰和殿,泰和二年,更名庆宁殿。《金史》
原
泰和四年四月,张行信召见于泰和殿。《金史》本传
臣等谨按
金章宗有《泰和殿五月牡丹》诗,见《中州集》。
原
鱼藻池瑶池殿位,贞元元年建。有神龙殿,又有观会亭,又有安仁殿、隆德殿、临芳殿。皇统元年有元和殿。《金史》志
原
泰和三年五月,以重五拜天射柳,上三发三中。四品以上官侍宴鱼藻殿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大定二年,宫人称心等于十六位放火,延烧泰和、神龙殿。《金史》列传
原
大定二年闰月,神龙殿十六位焚,延及泰和、厚德殿。《金史》志
原
有司乞罢修神龙殿凉位工役,上即日使赵兴祥传诏罢之。《金史》本传
原
大定二十八年三月朔,宴于神龙殿,诸王公主以次捧觞上寿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泰和二年八月,元妃生皇子特哩,宴五品以上于神龙殿,六品以下宴于东庑下。《金史·后妃传》。按:特哩,蒙古语齐整也,旧作「忒邻」,今译改。
原
光英生日,宴百官于神龙殿。《金史·海陵诸子传》
原
《金史·礼志》:受尊号仪,帝服衮冕御元和殿。按:此当即辽之元和殿,非鱼藻池之元和殿也。《北平古今记》
原
常武殿、广武殿为击球习射之所。《金史》志
原
金因辽旧俗,以重五、中元、重九日行拜天礼。重五于鞠场,中元于内殿,重九于都城外。其制刳木为盘,如舟状,赤为质,画云鹤文,为架高五六尺,置盘其上,荐食物其中,聚宗族拜之。若至尊则于常武殿筑台为拜天所。《金史·礼志》
原
大定三年五月,以重五幸广乐园射柳,皇太子、亲王、百官皆射,胜者赐物有差。上复御常武殿赐宴击球。自是岁以为常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泰和元年五月,击球于临武殿。八年十一月,御临武殿试护卫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正隆元年二月,御宣华门观迎佛。《金史·海陵纪》
原
承安四年二月,御宣华门观迎佛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凡受尊号,导引册宝床由宣华门入。《金史·礼志》
原
知近侍局副使图克坦张僧遣人召平章,已到宣华门外。《金史·后妃传》。按:图克坦旧作「徒单」,今从八旗姓谱改正。
原
萧裕执布达出宣华门。《金史》本传。按:布达,满洲语饭也,旧作「白」,今译改。
原
拱辰,内城正北门也,又曰后朝门。制度守卫一与宣华、玉华等。金碧翬飞,规模宏丽。《大金国志》
原
崇庆元年七月,有风自东来,吹帛一段,高数十丈,飞动如龙,坠于拱辰门内。《金史·卫绍王纪》
原
西至玉华门曰同乐园,若瑶池、蓬瀛、柳庄、杏村尽在于是。《大金国志》
补
大定十年,燕群臣于同乐园之瑶池,语及古帝王成败之迹,大率以不嗜杀人为本。数年休兵,民力稍苏,独贪残之吏去行朝稍远,恐为百姓蠹,宜时加稽察。知中书省贝勒稽首曰:「陛下言及此,社稷之福也。」同上。按:贝勒义见前,旧作「孛诘烈」,今译改。
原
师拓《同乐园》诗:晴日明华构,繁阴荡绿波。蓬丘沧海近,春色上林多。流水时虽逝,迁莺暖自歌。可怜欢乐地,钲鼓散云和。《中州集》。《归潜志》作「尹无忌诗」
原
赵秉文《同乐园》诗:春归空苑不成妍,柳影毵毵水底天。过却清明游客少,晚风吹动钓鱼船。《滏水集》
原
京城北离宫有大宁宫,大定十九年建。后更为「寿宁」,又更为「寿安」。明昌二年,更为万宁宫。《金史》志
原
大定十九年五月,幸大宁宫。二十年四月,大宁宫火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张仅言护作大宁宫,引宫左流泉溉田,岁获稻万斛。《金史》本传
原
明昌六年五月,命减万宁宫陈设九十四所。泰和四年四月,万宁宫端门灾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舒穆噜明安攻万宁宫克之。取富昌、丰宜二关。《元史》本传。按:舒穆噜旧作「石抹」,今从八旗姓谱改正。
臣等谨按
金赵秉文有《扈跸万宁宫》诗,见《滏水集》。
原
琼林苑有横翠殿、宁德宫,西园有瑶光台,又有琼华岛,又有瑶光楼。皇统元年有宣和门。正隆二年有宣华门,又有萨哈门。《金史》志
补
寿宁宫有琼华岛,绝顶广寒殿,近为黄冠辈所毁。《遗山集》
原
郝经《琼华岛赋》:岁癸丑夏,经入于燕。五月初吉,由万宁故宫登琼华岛。徜徉延伫,临风肆瞩,想见大定之治与有金百年之盛,慨然有怀,乃作赋焉。其辞曰:楛矢飞燕,辽倾宋奔。中夏壮观,萃于金源。郁天居之宏丽,开陆地之海山。忽陵飞而阜走,见虎踞而龙蟠。建瓴水于河朔,浩不知其波澜。沉沉覃覃,旋坤转乾。赤城紫府,幻出尘寰。粤惟琼华之一岛,突兀乎其间。昆仑之颠,海风怒掀。劈涛头而迸落,结水面之青莲。岩岩磐磐,僵立孱颜。嶷如鳌头,冠日观而却走;伛如鳄背,负月窟而横高寒其顶有广寒殿,故云
。瑶光楼起,金碧钩连。断霓饮海,颉地颃天。华阳九州之尘,辽海百年之蕴,烽涌烟填。庆云佳气,郁郁芊芊。时属清平,天下宴然。倒淮南之戈而荆楚帖,崩统万之角而安西安。神武不杀而日趋于平泰,信誓既结而无事乎开边。明珠白雉不召而麇至,蒲梢騄耳无用而复还。一人高拱于其上,无所为而乐穆清之燕。大臣优游于其下,无所为而兴礼乐之盛。万物钧化而无间,四海被泽而不偏。风俗既厚,纲纪日完。财不聚而富。刑不用而措,政不更张而治,士不作聪明而贤。民日迁善而不知其所以然而然。嶷嶷乎魏孝文,駸駸乎汉孝宣。宜乎于此乐天下之乐,轶迈往而追羲轩。收万方之瑰诡,尽九土之纤妍。纡青云之环佩,奏钧天之管弦。御长风于绝顶,访蓬壶之飞仙。开八荒之寿域,正一气之陶甄。跻斯民于仁寿,而君臣与焉。挈斯民于遂乐,而君臣享焉。涵浸醲郁,上格于天。舒愉粹畅,下达于泉。济济洋洋,殆三十年,见始终之全。倏九龙之飞去,堕神鼎于羽渊。宗沉社偾,而乃屡迁。虽则屡迁,竟不能永其传。功如是,德如是,不克负荷,一举而弃捐。孰为之司而使之然?涸金源于汴蔡,卧一岛于苍烟。悲风射关谓居庸也
,枯石荒残。琼花树死,太液池干。游子目之而兴叹,故老思之而泪潸。盖馀恩遗烈,膏于骨髓,著于肺肝。虽死而若生,虽亡而若存。有与析津同沛箕尾共骞者,虽曰假山而实德山也。彼虐政虐世,昏君暴主,以万人之力,肆一己之欲,刳吾乾坤,秽吾山川。虽曰石山,而实血山。民欲与之俱亡,卒聚而歼旃。宁不愧于兹焉?《陵川集》
补
王恽《燕城书事》诗:都会盘盘控北陲,当年宫阙五云飞。峥嵘宝气沉箕尾,惨憺阴风贮朔威。审势有人观督亢,封章无地论王畿。荒寒照破龙山月,依旧中原半落晖。《秋涧集》
补
又《西苑怀古和刘怀州韵》:彩凤箫声彻晓闻,宫墙烟柳接龙津。月边横吹非清夜,镜里琼华总好春。行殿基存焦作土,踏锥舞歇草留茵。野花岂解兴亡恨,犹学宫妆一色匀。同上
补
又《同刘怀州过西园怀古作》:锦摛西苑正隆修,大定明昌事宴游。海露恩波鳌拚首,花翻瑶艳雪迷楼。三千歌舞繁华歇,一片风烟惨憺愁。兴废算来无五纪,至今灵沼咏西周。同上
补
刘景融《西园怀古》诗:琼苑韶华自昔闻,杜鹃声里过天津。殿空鱼藻山犹碧,水涸龙池草自春。民乐尚歌身后曲,月弯不见舞时茵。绛桃谁植宫墙外,露湿胭脂恨未匀。《秋涧集附录》
朱昆田原按
四诗皆有感金故宫而作。
原
史学《宫词》:宝带香褠水府仙,黄旗彩扇九龙船。薰风十里琼华岛,一派歌声唱采莲。《中州集》
补
刘秉忠《游琼华岛江城子词》:琼华昔日贺新成。与苍生,乐升平。西望长山,东顾限沧溟。翠辇不来人换世,天上月,自虚盈。树分残照水边明。雨初晴,气还清。醉却兴亡,惟有酒多情。收取晋人腮上泪。千载后,几新亭。《藏春诗集》
原
西华潭,金之太液池也。《金台集》
原
朱澜《宫词》:太液芙蓉上下天,秋波澹澹白生烟。采莲宫女分花了。笑把兰篙学刺船。《中州集》
原
果罗洛纳延诗:秋水清无底,凉风起绿波。锦帆非昨梦,玉树忆清歌。帝子吹笙绝,渔郎把钓多。矶头浣纱女,犹恐是宫娥。《金台集》
原
妆台,李妃所筑,今在昭明观后。妃尝与章宗露坐,上曰:「二人土上坐。」妃应声曰:「一月日边明。」上大悦。同上
臣等谨按
据《析津志》,妆台在金故宫之西,寿安酒楼之北。
原
章宗为李宸妃建梳妆台于都城东北隅,今禁中琼华岛妆台,本金故物也。目为辽萧后梳妆楼,误。《尧山堂外纪》
原
章宗元妃李氏师儿,大定末以监户女子入宫。是时宫教张建教宫人,师儿与诸宫女从之学。故事,宫教以青纱隔障蔽内外不得面见,有问,自障内映纱指字以请,宫教自障外口说教之。诸女子中惟师儿易为领解。建不知其谁,但识其音声清亮。章宗问建:「女子谁可教者?」建对曰:「就中音声清亮者为最。」章宗以建言求得之。宦者梁道誉师儿才美,劝章宗纳之。章宗好文词,妃性慧黠,能作字,知文义,尤善伺候颜色,迎合意旨,遂大爱幸。明昌四年,封昭容,明年,进封淑妃,已,进封元妃。《金史·后妃传》
原
果罗洛纳延《妆台》诗:废苑莺花尽,荒台燕麦生。韶华如逝水,粉黛忆倾城。野菊金钿小,秋潭玉镜清。谁怜旧时月,曾向日边明?《金台集》
朱彝尊原按
妆台相传俱云辽萧后遗迹,易之去金不远,其谓李元妃所筑,可正其讹。
原
大定元年十二月,至中都,御贞元殿受群臣朝。二年四月,宴夏使贞元殿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
补
燕京城内地大半入宫禁,百姓绝少。其宫阙壮丽,延亘阡陌,上切霄汉,虽秦阿房、汉建章不过如是。予奉使至燕山,朝见之日,见金主仪卫华整,过于中国。其御榻以七宝为饰。夹坐有狻猊二,高丈馀。金主亮面黧黑,目下视,长鬛,于贞元殿见其状。《海陵集》
原
自此以后即无贞元殿之称,或以海陵年号为嫌而改之也。《北平古今记》
补
大定十六年春正月,国主御正隆殿受印宝:一曰「承天休延万亿永无极」,二曰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」,三曰「天子之宝」,四曰「天子行宝」,五曰「天子信宝」,六曰「皇帝之宝」,七曰「天子神宝」,八曰「御书之宝」,九曰「皇帝恭膺天命之宝」,十曰「天下同文之宝」。置符宝郎,隶门下省,大朝会则陈之。同上
原
承安元年七月,天寿节,御紫宸殿受贺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大定八年十月,进币,宴百官于庆和殿。《金史》列传
原
二十五年十月朔,宰相以下朝见世宗于庆和殿。《金史·显宗纪》
原
十一月,立皇太孙,赐六品以上宴于庆和殿。《金史》列传
原
大定二十六年,皇曾孙生满三月,宴于庆和殿,赐曾孙金鼎,金香合,重彩二十端,骨都犀吐鹘玉山子兔儿垂头一副,名马二匹。章宗进玉双驼镇纸、玉琵琶拨玉凤驹骨都犀具佩刀,衣服一袭,世宗御酒,欢歌一夜,方罢。同上
原
二十八年十二月,上不豫,诏皇太孙璟摄政,居庆和殿东庑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泰和二年十二月,御庆和殿浴皇子。《金史·后妃传》
原
七年正月,诏御史大夫崇肃等十有四人同对于庆和殿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召布萨揆赴阙,戒以师期,宴于庆和殿。《金史》本传。按:布萨旧作「仆散」,今从八旗姓谱改正。
原
宴内族襄于庆和殿,上亲举酒饮,解所服玉贝佩刀以赐。《金史》本传
原
泰和七年正月,诏百官同对于广仁殿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大定十四年四月,上御垂拱殿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路铎召对于崇政殿。《金史》本传
原
世宗召皇太子诸王侍食于清辉殿。《金史·太祖诸子传》
原
完颜守道恳求致仕,特赐宴于庆春殿。《金史》本传
原
完颜匡朝京师,赐宴于天香殿。同上
原
承安二年六月,诏罢瑶光殿工作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大定二十五年十一月,宰相入见于香阁,既退,图克坦克宁请屏左右,奏立皇太孙。《金史》本传
原
承安四年三月,户部尚书孙铎、郎中李仲略、国子祭酒赵帆始转对香阁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泰和三年十月,右丞布萨揆至自北边。丙辰,召至香阁慰劳之。同上
原
八年,以吏部尚书贾益谦等十三员,分路同本路按察司官一员,推排民户物力,上召至香阁亲谕之。《金史·食货志》
原
大定二十九年正月,名皇太后宫曰「仁寿」。二月,更各「隆庆宫」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正隆六年六月,大风毁承天门鸱尾。《金史·五行志》
原
大军发大炮击碎西承天门楼。《大金国志》
原
受尊号仪,恭谢祖庙,还御宣和门。《金史·礼志》
原
贞元三年,登宝昌门观角抵。《金史·海陵纪》
原
海陵登宝昌门楼,杀昭媛彻伯尔。《金史·后妃传》。按:彻伯尔,蒙古语廉洁也,旧作「察八」,今译改。
原
海陵御宝昌门,临轩观试。《金史》列传
原
中都围急,诏于东华门置招贤所,内外士庶皆得言事。同上
原
赫舍哩执中命聚薪焚东华门。《金史》本传
原
大安三年十二月,大军攻南顺门。完颜天骥设拒马于南柳街,纵其入,以槊御之。且纵火烧两行民屋,街狭屋倒,大军死伤甚众。《大金国志》
原
至宁元年八月,呼沙呼杀知大兴府图克坦南平、刑部侍郎图克坦穆延于广阳门西。《金史·卫绍王纪》。按:呼沙呼,满州语鸱鴞也,旧作「胡沙虎」,今译改。穆延旧作「没捻」,今从八旗姓谱改正。
原
图克坦南平行至广阳门西寓义坊,马上与赫舍哩执中相见,执中手枪刺杀之。《金史》本传
原
崇庆元年,大军至城下,一城中乏薪,拆绛绡殿、翠霄殿、琼华阁材分给四城。《大金国志》
原
大定十三年四月,上御睿思殿,命歌者歌女直词。顾谓皇太子诸王曰:「朕思先朝所行之事,未尝暂忘,故时听此词,亦欲令汝辈知之。」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海陵登瑞云楼纳凉,命杨伯雄赋诗。《金史》本传
原
道陵中秋赏月瑞光楼,召赵渢文孺对御赋诗,以清字为韵。渢诗云:「秋气平分月正明,蕊珠宫阙对蓬瀛。已驱急雨销残暑,不遣微云点太清。帘外轻风飘桂子,夜深凉露滴金茎。圣朝不奏霓裳曲,四海歌讴即乐声。」道陵读至落句,大加赏异,手酌金锺以赐,且字之曰:「文孺!以此锺赐汝作酒直。」士林荣之。《中州集》
原
承安三年春,国主幸蓬莱院,陈玉器及诸玩好,视其款识多宣和物,恻然动色。宸妃进曰:「作者未必用,用者未必作。宣和作此以为陛下用耳。」宸妃尝与主同辇过御龙桥,见石白如雪爱之,归白国主,于苏山辇至,筑岩洞于芳华阁,用工二万人,牛马七百乘,道路相望。会是冬赏菊于东明园,见屏间画宣和艮岳,问内侍馀琬,对曰:「宣和帝运东南花石筑艮岳,致亡其国,先帝命图之以为戒。」宸妃怒曰:「宣和之亡不缘此石,乃用童贯、梁师成故尔。」盖讥琬也。宸妃郑氏,南宋华原郡王居中之曾孙。《大金国志》
原
大定七年,建社稷坛于中都,社为制,其外四周为垣,南向开一神门,门三间。内又四周为垣,东西南北各开一神门,门三间,各列二十四戟。四隅连饰罘罳无屋,于中稍南为坛位,令三方广阔一级四陛,以五色土各饰其方,中央覆以黄土。其广五丈,高五尺。其主用白石,下广二尺,剡其上,形如锺,埋其半,坛南栽栗以表之。近西为稷坛,如社坛之制,而无石主。四矰门各五间,两塾三门,门列十二戟,矰有角楼,楼之面皆随方色饰之。馔幔四楹,在北矰门西,北向。神厨在西矰门外,南向。廨在南园墙内,东西向。有望祭堂三楹在其北,雨则于是堂望拜。堂之南北各为屋二楹,三献及司徒致斋幕次也。堂下南北相向有斋舍二十楹,外门止一间,不施鸱尾,祭用春秋二仲月上戊日。《金史·礼志》
原
天德四年,于燕京所建原庙,名其宫曰「衍庆」,殿曰「圣武」,门曰「崇圣」。同上
臣等谨按
衍庆宫荐含桃,见金纪贞元二年。
原
大定十四年十月,诏图画功臣二十人于衍庆宫圣武殿左右庑。十七年正月,诏于衍庆宫圣武殿西建世祖神御殿,东建太宗、睿宗神御殿。《金史·礼志》
原
礼官率太庙署官等诣崇圣阁奉世祖御容,导太宗御容于圣武殿行礼毕,以次奉安于丕承殿,睿宗御容奉安于天庆殿。同上
原
大定二十一年闰月,昭祖、景祖奉安燕昌阁上,肃宗、穆宗、康宗奉安阁下,明肃皇帝奉安崇圣阁下。同上
原
泰和七年五月,幸东园射柳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显宗殡于南园熙春殿,世宗至自上京,未入国门,先至熙春殿致奠。《金史·显宗纪》
原
明昌三年,幸熙春园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南苑有唐旧碑,书贞元十年御史大夫刘怦葬。上见之曰:「苑中不宜有墓。」以刘頍家本怦后,诏赐頍钱三百贯改葬之。《金史》本传
原
明昌元年三月,击球于西苑。五月,拜天于西苑,射柳、击球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承安二年三月,幸西园阅军器。同上
原
明昌五年四月朔,幸北苑。同上
臣等谨按
金赵秉文有《北苑》诗,见《滏水集》。又金纪是年四月乙卯幸景明宫。景明宫名已见前《禁扁》条下,今并识以备参考。原
六年十二月,幸后园,阅军器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大定三年五月,以重五幸广乐园,射柳。《金史·世宗纪》
原
大定二十三年正月,广乐园灯山焚,延及熙春殿。《金史·五行志》
臣等谨按
《金史·世宗纪》:大定二十六年四月己未幸永安宫。永安宫名,《禁扁》诸书未载。原
泰和二年正月,幸芳苑观灯。《金史·章宗纪》
原
承安元年六月,幸环秀亭观稼。二年闰月,出西横门观稼。同上
原
大兴有建春宫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
原
承安元年二月,幸都南行宫春水。三年正月,如城南春水,名行宫曰「建春」。四年,如建春宫。上谕点检司曰:「自蒲河至长河及细河以东,朕常所经行,官为和买其地,命百姓耕之。仍免其租税。」《金史·章宗纪》
臣等谨按
《金史·章宗纪》:明昌五年正月丁亥,幸城南别宫。所谓别宫者,即承安时之建春宫也。明昌在承安改元之前,是时尚未有建春之名,故或称别宫,或称行宫,无定名焉。
原
舒穆噜明安驻军于京南建春宫。《元史》本传
补
端平甲午九月初一日抵燕京,守将保喇巴图出迎,馆人使于王楫宅堂。重九日,宴人使,女乐俳优毕集。十二日,同王楫谒宣圣庙,即是金密院。因就看亡金宫室,瓦砾填塞,荆棘成林。《使蒙日录》。按:保喇,蒙古语雄驼也;巴图,坚固也,旧作「布吾剌拔都」,今译改
原
章宗《宫中绝句》:五云金碧拱朝霞,楼阁峥嵘帝子家。三十六宫帘尽卷,东风无处不杨花。《归潜志》
补
元好问《出都作》:汉宫曾动伯鸾歌,事去英雄可奈何。但见觚棱上金爵,岂知荆棘卧铜驼。神仙不到秋风客,富贵空悲春梦婆。行过卢沟重回首,凤城平日五云多。历历兴亡败局棋,登临疑梦复疑非。断霞落日天无尽,老树遗台秋更悲。沧海忽惊龙穴露,广寒犹想凤笙归。从教尽剗琼华了,留住西山尽泪垂。《遗山集》
补
辽之正殿曰洪武,元之正殿曰大明,后之国号、年号先见于此,谁谓非定数也?《春明梦馀录》
朱昆田原按
辽以「大安」名殿,而金以之纪年,亦兆之先见者。
补
辽主得其臣所献《黄菊赋》,题其后云:「昨日得卿黄菊赋,细剪金英题作句。袖中犹觉有馀香,冷落西风吹不去。」元张肯继孟隐括其辞寄《蝶恋花》曰:「昨日得卿黄菊赋。细剪金英,题作多情句。冷落西风吹不去。袖中犹有馀香度。沧海尘生秋日暮。玉砌雕阑,落叶鸣疏雨。江总白头心更苦。索琴犹写幽兰谱。」继孟手书于卷,予尝见之。《莼鱼攵词话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