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五性三]
《御览》四百十九引《尚书大传》子张曰:「仁者何乐于山也?」孔子曰:「夫山者,𦮼然高,𦮼然高则何乐焉?山,草木生焉,鸟兽蕃焉,财用殖焉。生财用而无私,为四方皆伐焉,每无私予焉。出云风,以通乎天地之间,阴阳和合,雨露之泽,万物以成,百姓以飨。此仁者之所以乐于山者也。」
《韩诗外传》一哀公问孔子曰:「有智,寿乎?」孔子曰:「然。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,自取之也。居处不理,饮食不节,劳过者,病共杀之;居下而好乾上,嗜欲无厌,求索不止者,刑共杀之;少以敌众,弱以侮强,忿不量力者,兵共杀之。故有三死而非命者,自取之也。」
《说苑杂言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:「有智者,寿乎?」孔子曰:「然。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,人自取之。夫寝处不时,饮食不节,佚劳过度者,疾共杀之;居下位而上忤其君,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,刑共杀之;少以犯众,弱以侮强,忿怒不量力者,兵共杀之。此三死者,非命也,人自取之。」
《韩诗外传》二孔子曰:「口欲味,心欲佚,教之以仁;心欲兵,身恶劳,教之以恭;好辩论而畏惧,教之以勇;目好色,耳好声,教之以义。《易》曰:『艮其限,列其摐,厉薰心。』《诗》曰:『吁嗟女兮,无与士耽。』皆防邪禁佚,调和心志。」
《韩诗外传》五孔子曰:「夫谈说之术,齐庄以立之,端诚以处之,坚强以待之,辟称以喻之,分别以明之,欢忻芬芳以送之,宝之珍之,贵之神之。如是,则说恒无不行矣。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若夫无类之说,不形之行,不赞之辞,君子慎之!」
《大戴礼保傅》孔子曰:「少成若天性,习贯之为常。」
《贾子新书保傅》孔子曰「少成若天性,习贯如自然。」
《大戴礼记劝学》子贡曰:「君子见大川必观,何也?」孔子曰:「夫水者,君子比德焉。遍与之而无私,似德;所及者生,所不及者死,似仁;其流行痹下,倨句皆循其理,似义;其赴百仞之溪不疑,似勇;浅者流行深渊不测,似智;弱约危通,似察;受恶不让,似真;苞里不清以入,鲜洁以出,似善;化必出,量必平,似正;盈不求概,似厉;折必以东西,似意。是以见大川必观焉。」
《荀子宥坐》孔子观于东流之水,子贡问于孔子曰:「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,何也?」孔子曰:「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,似德;其流也埤下,裾拘必循其理,似义;其洸洸乎不淈尽,似道;若有决行之,其应佚若声响,其赴百仞之谷不惧,似勇;主量必平,似法;盈不求概,似正;淖约微达,似察;以出以入,就鲜洁,似善;化其万折也必东,似志。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。」
《说苑杂言》子贡问曰:「君子见大水必观焉,何也?」孔子曰:「夫水者,君子比德焉。遍予而无私,似德;所及者生,似仁;其流卑下,句倨皆循其理,似义;浅者流行,深者不测,似智;其赴百仞之谷不疑,似勇;绵弱而微达,似察;受恶不让,似包;蒙不清以入,鲜洁以出,似善;化至量必平,似正;盈不求概,似度;其万折必东,似意。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。」
《后汉书李固传》固奏记孔子曰:「智者见变思刑,愚者睹怪讳名。」
《荀子仲尼》孔子曰:「巧而好度,必节;勇而好同,必胜;知而好谦,必贤。」
《说苑杂言》孔子曰:「巧而好度,必工;勇而好同,必胜;知而好谋,必成。愚者反是。夫处重擅宠,专事妒贤,愚者之情也。志骄傲而轻旧怨,是以尊位则必危,任重则必崩,擅宠则必辱。」
《荀子儒效》孔子曰:「周公其盛乎!身贵而愈恭,家富而愈俭,胜敌而愈戒。」
《荀子王霸》孔子曰:「知者之知,固以多矣,有以守少,能无察乎!愚者之知,固以少矣,有以守多,能无狂乎!」
《荀子子道》子路盛服见孔子,孔子曰:「由,是裾裾何也?昔者江出于岷山,其始出也,其源可以滥觞,及其至江之津也,不放舟,不避风,则不可涉也,非维下流水多邪?今汝服既盛,颜色充盈,天下且孰肯谏汝矣!由!」子路趋而出,改服而入,盖犹若也。孔子曰:「志之,吾语汝。奋于言者华,奋于行者伐,色知而有能者,小人也。故君子知之曰知之,不知曰不知,言之要也;能之曰能之,不能曰不能,行之至也。言要则知,行至则仁。既知且仁,夫恶有不足矣哉!」
《韩诗外传》三传曰:「子路盛服以见孔子,孔子曰:『由,疏疏者何也?昔者江于濆,其始出也,不足滥觞,及其至乎江之津也,不方舟,不避风,不可渡也,非其众川之多欤?今汝衣服其盛,颜色充满,天下有谁加汝哉!』子路趋出,改服而入,盖摄如也。孔子曰:『由志之,吾语汝。夫慎于言者不哗,慎于行者不伐,色知而有长者,小人也。故君子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言之要也;能之为能之,不能为不能,行之要也。言要则知,行要则仁。既知且仁,又何加哉!」
《说苑杂言》子路盛服而见孔子,孔子曰:「由,是襜襜者何也?昔者江水出于岷山,其始也,大足以滥觞,及至江之津也,不方舟,不避风,不可渡也,非唯下流众川之多乎?今若衣服甚盛,颜色充盈,天下谁肯加若者哉!」子路趋而出,改服而入,盖自如也。孔子曰:「由记之,吾语若。贲于言者,华也;奋于行者,伐也;夫色智而有能者,小人也。故君子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言之要也;能之为能,不能为不能,行之至也。言要则知,行要则仁。既知且仁,夫有何加矣哉!由!」
《荀子子道》子路人,子曰:「由,知者若何?仁者若何?」子路对曰:「知者使人知己,仁者使人爱己。」子曰:「可谓士矣。」子贡入,子曰:「赐,知者若何?仁者若何?」子贡对曰:「知者知人,仁者爱人。」子曰:「可谓士君子矣。」颜渊入,子曰:「回,知者若何?仁者若何?」颜渊对曰:「知者自知,仁者自爱。」子曰:「可谓明君子矣。」
《荀子法行》子贡问于孔子曰:「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氏者,何也?为夫玉之少而氏之多邪?」孔子曰:「恶!赐,是何言也!夫君子岂多而贱之、少而贵之哉!夫玉者,君子比德焉。温润而泽,仁也;缜栗而理,知也;坚刚而不屈,义也;廉而不刿,行也;折而不桡,勇也;瑕适并见,情也;扣之,其声清扬而远闻,其止辍然辞也。故虽有氏之雕雕,不若玉之章章。《诗》曰:『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』」此之谓也。
《列子仲尼》子夏问孔子曰:「颜回之为人奚若?」子曰:「回之仁,贤于丘也。」曰:「子贡之为人奚若?」子曰:「赐之辨,贤于丘也。」曰:「子路之为人奚若?」子曰:「由之勇,贤于丘也。」曰:「子张之为人奚若?」子曰:「师之庄,贤于丘也。」子夏避席而问曰:「然则四子者,何为事夫子?」曰:「居,吾语汝。夫回能仁而不能反,赐能辨而不能讷,由能勇而不能怯,师能庄而不能同。兼四子之有以易吾,吾弗许也。此其所以事吾而不贰也。」
《淮南子人间训》人或问孔子曰:「颜回,何如人也?」曰:「仁人也,丘弗如也。」「子贡,何如人也?」曰:「辩人也,丘弗如也。」「子路,何如人也?」曰:「勇人也,丘弗如也。」宾曰:「三人皆贤贤,而为夫子役,何也?」孔子曰:「丘能仁且忍,辩且讷,勇且怯,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,丘弗为也。」孔子知所施之也。
《说苑杂言》子夏问仲尼曰:「颜渊之为人也何若?」曰:「回之信,贤于丘也。」曰:「子贡之为人也何若?」曰:「赐之敏,贤于丘也。」曰:「子路之为人也何若?」曰:「由之勇,贤于丘也。」曰:「子张之为人何若?」曰:「师之庄,贤于丘也。」于是子夏避席而问曰:「然则四者何为事先生?」曰:「坐,吾语汝。回能信而不能反,赐能敏而不能屈,由能勇而不能怯,师能庄而不能同。兼此四者,丘不为也。」
《论衡定贤》或问于孔子曰:「颜渊何人也?」曰:「仁人也,丘不如也。」「子贡何人也?」曰:「辩人也,丘弗如也。」「子路何人也?」曰:「勇人也,丘弗如也。」客曰:「三子者,皆贤于夫子,而为夫子服役,何也?」孔子曰:「丘能仁且忍,辩且诎,勇且怯,以三子之能易丘之道,弗为也。」
《御览》八百三十引《尸子》孔子曰:「诎寸而信尺,小枉而大直,吾弗为也。」
《法言》五百宋咸注孔子曰:「君子之行已,可以诎则诎,可以伸则伸。」
《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》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,孔子荷杖而问之曰:「子之公,不有恙乎?」搏杖而揖之,问曰:「子之父母,不有恙乎?」置杖而问曰:「子之兄弟,不有恙乎?」杙步而倍之,问曰:「子之妻子,不有恙乎?」
《贾子容经》子赣由其家来谒于孔子,孔子正颜,举杖磬折而立,曰:「子之大亲,毋乃不宁乎?」放杖而立,曰:「子之兄弟,亦得无恙乎?」曳杖倍下行,曰:「妻子家中,得无病乎?」故身之倨佝,手之高下,颜色声气,各有宜称。所以明尊卑、别疏戚也。
《淮南子缪称训》夫子见禾之三变也,滔滔然曰:「狐向丘而死,我其首禾焉。」
薛据《孔子集语》引《新序》孔子谓曾子曰:「君子不以利害义,则耻辱安从生哉!官怠于宦成,病加于少愈,祸生于怠惰,孝衰于妻子。察此四者,慎终如始。」
《说苑君道》鲁哀公问于孔子曰:「吾闻君子不博,有之乎?」孔子对曰:「有之。」哀公曰:「何为其不博也?」孔子对曰:「为其有二乘。」哀公曰:「有二乘,则何为不博也?」孔子对曰:「为行恶道也。」哀公惧焉,有间,曰:「若是乎!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。」孔子对曰:「恶恶道不能甚,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;好善道不能甚,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。《诗》云:『未见君子,忧心惙惙,亦既见止,亦既觏止,我心则说。』《诗》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。」哀公曰:「善哉!吾闻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微孔子,吾焉闻斯言也哉!」
《说苑敬慎》颜回将西游,问于孔子曰:「何以为身?」孔子曰:「恭敬忠信,可以为身。恭则免于众,敬则人爱之,忠则人与之,信则人恃之。人所爱,人所与,人所恃,必免于患矣。可以临国家,何况于身乎!」
《说苑杂言》子路将行,辞于仲尼。曰:「赠汝以车乎?以言乎?」子路曰:「请以言。」仲尼曰:「不强不远,不劳无功,不忠无亲,不信无复,不恭无礼。慎此五者,可以长久矣。」
《说苑杂言》孔子曰:「中人之情,有馀则侈,不足则俭,无禁则淫,无度则失,纵欲则败。饮食有量,衣服有节,宫室有度,畜聚有数,车器有限,以防乱之源也。」故夫度量不可不明也,善欲不可不听也。
《说苑杂言》孔子曰:「君子终日言不遗己之忧,终日行不遗已之患,唯智者有之。故恐惧所以除患也,恭敬所以越难也。终身为之,一言败之,可不慎乎!」
《说苑辨物》颜渊问于仲尼曰:「成人之行何若?」子曰:「成人之行,达乎情性之理,通乎物类之变,知幽明之故,睹游气之源。若此,而可谓成人。既知天道,行躬以仁义,饬身以礼乐。夫仁义礼乐,成人之行也。穷神知化,德之盛也。」
《潜夫论浮侈》孔子曰:「多货财伤于德,弊则没礼。」
《中论贵验》孔子曰:「欲人之信己也,则微言而笃行之,笃行之则用日久,用日久则事著明,事著明则有目莫不见也,有耳莫不闻也,其可诬哉!」
《中论贵言》孔子曰:「惟君子然后能贵其言,贵其色,小人能乎哉?」
《中论核辩》孔子曰:「小人毁訾以为辩,绞急以为智,不逊以为勇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