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沓藏书

卷二百八十一

钦定四库全书

皇朝《文献通考》卷二百八十一舆地考十三

湖南省:

等谨按《禹贡》,荆州先之以江、汉、朝宗,而即继之九江,孔殷水经谓九江在长沙下隽县西北。楚地记谓巴陵、潇湘之渊在九江之间,至宋儒胡旦及朱子等皆以为即洞庭湖,葢长江为四渎之长,古称天堑,实当今之湖北境。洞庭为五湖之长,古称天险,实当今之湖南境,必九江治,而后荆之全境,始底于作乂湖南,与湖北之并为要地也久矣。汉时荆州刺史治汉寿,即在湖南常徳府,刘宋以后,湘州与荆、郢诸州往往分治。至唐广徳初,于荆南节度之外,分置湖南观察使,以领诸州。嗣后宋分湖南北为两路,元分湖南、北为两道,明代虽总𨽻于湖广布政使司,而万厯年间仍别置偏沅巡抚至。

本朝康熙三年,遂定湖南,与湖北为两省,葢荆楚之间,幅员最广,画疆而理固抚驭之道然也。抑又论之《禹贡,荆州以衡阳为南界,其时衡山左右错处诸蛮,已非内地,王制所谓「南不尽衡山」者也。殷周之时,荆蛮渐为边患,屡加征伐,逮楚悼王,南并蛮越,遂有洞庭、苍梧之地,秦昭王伐楚,略定蛮夷,置黔中郡,此湖南之始通欤?汉兴,稍增置州郡,而长沙、五溪诸蛮时起为冦,唐宋以后,若猺若獠之属,犹未能使之尽遵约束我。

朝徳敎流行,若永顺一府及乾州、永绥、凤凰营诸㕔,并以生苗内附,列于郡县。斯固古昔盛王所鄙,为化外之民,甚且以为是膺惩者。今且俗易风移,无不共归休养。

圣化之覃敷,又宁有涯量哉?湖南明湖广布政使司共领府十五、州二。其长沙、岳州、常徳、衡州、永州、寳庆、辰州七府,靖、郴二州为今湖南省地,又置都指挥使司,领长沙等卫,澧州等千戸所及各宣慰宣抚等司。万厯二十八年,始置偏沅巡抚,治偏桥镇。

本朝初为湖广省。康熙三年,分湖广右布政使司驻长沙,又增置按察使司,并移偏沅巡抚驻长沙府,分领长沙、岳州等七府及郴、靖二州。六年,改右布政为湖南布政使司。雍正二年,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。七年,改永顺土司为永顺府,升澧州为直𨽻州。八年,升沅州为直𨽻州。十年,升桂阳州为直𨽻州。乾隆元年,升沅州为府。凡领府九,直𨽻州四,各卫所以次裁并入州县,其存者专司漕运,不治民事。东西距一千四百二十里。南北距一千一百五十里。东至江西南昌府宁州界。二百八十五里。西至贵州铜仁府铜仁县界。一千一百三十五里。南至广东连州界。七百六十五里。北至湖北荆州府监利县界。三百八十五里。东南至广东韶州府仁化县界。七百九十里。西南至广西平乐府恭城县界。九百五十五里。东北至湖北武昌府通城县界。六百四十里。西北至四川酉阳州界九百里。在京师西南四千五百五十里。

长沙府为省治。东西距一千里,南北距五百九十里。东至江西袁州府宜春县界。三百五十里。西至常徳府沅江县界。六百五十里。南至衡州府衡山县界二百三十里,北至岳州府巴陵县界三百六十里。东南至江西吉安府永新县界。五百三十里。西南至寳庆府新化县界。三百八十里。东北至江,西南昌府宁州界。二百八十里。西北至常徳府沅江县界二百里。自府治至

京师四千五百五十里。明初,改为潭州府。洪武五年改为长沙府。

本朝初属湖广省。康熙三年,分为湖南省,移偏沅巡抚驻此。雍正二年,改为湖南巡抚,凡领州一、县十一:长沙县附郭治府西北境

善化县附郭治府东南境。

湘潭县在府西南一百里。

湘阴县在府北一百二十里。

湘乡县在府西南二百十里。

宁乡县在府西一百里

益阳县在府西二百里。

浏阳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。

安化县在府西北二百六十里。

醴陵县在府东南二百九十里。

攸县在府南二百八十里。

茶陵州在府东南四百八十里。

岳州府:在省治东北三百二十里。东西距三百八十里。南北距三百二十里。东至湖北武昌府通城县界二百里,西至澧州安乡县界一百八十里,南至长沙府浏阳县界二百九十里,北至湖北荆州府监利县界三十里。东南至江西南昌府。宁州界三百六十里,西南至常徳府龙阳县界三百十五里,东北至武昌府嘉鱼县界。二百十里。西北至荆州府石首县界二百里。自府治至

京师四千二百五十里。明洪武二年为岳州府,旋降为州。十四年,复为府,共领州一、县七。

本朝初属湖广省,后分属湖南省。雍正七年,升澧州为直𨽻州,分安乡、石门、慈利三县往属。今领县四:巴陵县附郭

临湘县在府东北九十里。

平江县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。

华容县在府西一百八十里。

常徳府。在省治西北六百七十里。东西距四百二十里,南北距二百十里。东至长沙府益阳县界。一百六十里。西至辰州府沅陵县界二百六十里,南至长沙府安化县界。一百二十里,北至澧州界九十里,东南至长沙府益阳县界。一百三十五里,西南至沅陵县治三百八十里。东北至岳州府治四百五里。西北至澧州府。石门县治二百二十里。自府治至

京师三千九百八十里。明为常徳府。本朝初属湖广省,后分属湖南省。凡领县四:武陵县附郭

桃源县在府西八十里。

龙阳县在府东八十里。

沅江县在府东南二百七十一里。

衡州府:在省治南三百六十里。东西距四百里,南北距二百九十里。东至江西吉安府永宁县界。二百八十里。西至寳庆府邵阳县界。一百二十里,南至桂阳州界一百六十里,北至长沙府湘潭县界一百三十里。东南至郴州治三百里,西南至永州。府治三百五十里。东北至吉安府治八百七十里。西北至长沙府湘乡县界一百六十里。自府治至京师四千二百二里。明为衡州府,共领。州一,县九。本朝初属湖广省,后分属湖南省。雍正七年,升桂阳州为直𨽻州,分临武、蓝山、嘉禾三县往属。乾隆二十年,增置清泉县。今领县七。

衡阳县附郭

清泉县附郭本衡阳县地。衡本朝乾隆二十一年折置清泉县,与 阳县并为府治。衡山县在府北一百里。

耒阳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。

常宁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。

安仁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。

酃县在府东三百里。

永州府:在省治西南六百六十里。东西距三百四十里。南北距五百九十里。东至衡州府常宁县界二百里。西至广西桂林府全州界。一百四十里。南至广西平乐府富川县界。四百二十里。北至寳庆府邵阳县界一百七十里。东南至桂阳州治三百五十里。西南至平乐府治六百三十里。东北至衡州府治。三百五十里。西北至寳庆府,治三百八里。自府治至

京师六千八百八十里。明为永州府,降道州为属州。本朝初属湖广省,后分属湖南省。凡领州一、县七。零陵县附郭

祁阳县在府东北一百里

东安县在府西九十里。

道州在府南一百五十里。

宁逺县在府东南一百八十里。

永明县在府西南二百二十五里。

江华县在府南二百二十里。

新田县在府东少南二百八十里。

寳庆府:在省治西南四百八十里。东西距四百四十里,南北距三百九十里,东至衡州府衡阳县界。一百二十里。西至靖州绥宁县界三百二十里。南至永州府东安县界一百十里,北至辰州府溆浦县界二百八十里,东南至永州府治三百里。西南至广西桂林府。全州治四百二十里。东北至长沙。府治四百五十里。西北至辰州,府治二百里。自府治至

京师五千里。明为寳庆府,降武冈州为属州。本朝初属湖广省,后分属湖南省。凡领州一、县四。邵阳县附郭

新化县在府北一百八十里。

城步县在府西南四百二十里

武冈州在府西南二百八十里。

新宁县在府西南三百十里。

辰州府在省治西六百里东。西距四百八十里,南北距四百三十里,东至常徳府桃源县界一百四十里,西至沅州府麻阳县界三百四十里,南至寳庆府武冈州界。二百五十里。北至永顺府永顺县界。一百八十里。东南至寳庆府新化县界。三百四十里。西南至沅州府治二百三十里。东北至岳州府慈利县界。一百五十里。西北至永顺府永顺县界。一百八十里。自府治至

京师六千三百四十里。明为辰州府,共领。州一,县六。本朝初属湖广省,后分属湖南省。康熙四十三年开置乾州㕔及凤凰营㕔。雍正八年开置永绥㕔,又升沅州为直𨽻州,分黔阳、麻阳二县往属。乾隆元年升沅州为府。今辰州府凡领县四,㕔三。

沅陵县附郭

泸溪县在府南一百十里,旧卢溪县 。本朝改为泸溪。辰溪县。在府南一百七十里。

溆浦县在府南二百七十里。

乾州㕔在府西南二百八十里。本草边红苗地。知本朝康熙四十三年以生苗向化置,同治其地。

凤凰营㕔在府西南二百八十里。本草边红苗地 。本朝康熙四十三年,以生苗向化,置通判,治其地

永绥㕔在府西三百里,本六里,红苗地治。本朝雍正八年,以生苗向化置同知 其地。沅州府:在省治西六百七十里。东西距五百六十里。南北距三百四十二里,东至辰州府溆浦县界三百二十里,西至贵州镇逺府界二百四十里,南至靖州㑹同县界一百九十里,北至辰州府凤凰㕔界一百五十二里,东南至寳庆府武冈州界。二百四十里,西南至贵州镇逺府天柱县八十里,东北至辰州府泸溪县界一百二里,西北至贵州思州府玉屏县界。一百三十里。自府治至

京师四千六百十里。明洪武初,为沅州府。八年,降为沅州,以卢阳县省入,属辰州府。

本朝初因之。雍正八年,升为直𨽻州,以黔阳、麻阳二县来属。乾隆元年升为府,又增置芷江县。凡领县三。

芷江县附郭。宋置卢阳县。明初省入沅州为本朝。乾隆元年,升州为府,以州地置县。 府治。黔阳县在府东九十里。

麻阳县。在府西一百三十里。初属辰州府。雍正八年分属沅州。乾隆元年属府。永顺府在省治西北六百里。东西距五百里,南北距六百五十里。东至辰州府沅陵县界二百里,西至四川酉阳州界三百里。南至辰州府乾州㕔界三百里。北至湖北宜昌府鹤峰州界。三百五十里。东南至辰州府沅陵县界一百四十里,西南至辰州府永绥㕔界。二百三十里,东北至澧州安福县界三百里,西北至湖北施南府来凤县界三百里。自府治至

京师四千八十里。明洪武六年,为永顺等处军民慰司,属湖广都司。

本朝初因之,雍正七年,以苗人向化,愿设流官,比于内地,改为永顺。凡领县四。

永顺县附郭。明为永顺宣慰司,治治。本朝雍正七年,改置县为府。龙山县在府西一百二十里。明,白崖洞长官司治。 本朝雍正七年,改置龙山县。保靖县。在府南一百四十里。明,保靖宣慰司地。 本朝。雍正七年改置县。桑植县。在府北一百二十里。明,桑植安抚司地。 本朝。雍正七年改置县。靖州在省治西南一千二百里。东西距四百五十五里,南北距三百七十里,东至寳庆府武冈州界二百六十里。西至贵州黎平府永从县界一百九十五里,南至广西柳州府融县界。一百九十里。北至沅州府黔阳县界一百八十里。东南至城步县治二百五十里。西南至黎平府开泰县界八十五里,东北至黔阳县界二百九十里,西北至黎平府天柱县界三十里。本州境东西距一百四十五里,南北距一百五里。东界绥宁县。西界开泰县,南界通道县,北界㑹同县,自州治至

京师六千里。明洪武三年,升靖州府。九年,改为直𨽻州,以州治永平县省入。万厯二十五年,增置天柱县。

本朝初属湖广省,后分属湖南省。雍正四年,以天柱县改属贵州镇逺府。今领县三。

绥宁县在州东一百十里。

通道县在州南八十里。

㑹同县在州北九十里。

澧州,在省治西北七百十里。东西距四百四十五里,南北距二百五里。东至岳州府华容县界一百二十五里,西至永顺府永顺县界三百二十里,南至常徳府武陵县界一百二十里,北至湖北荆州府公安县界八十五里,东南至常徳府沅江县界。一百四十里,西南至常徳府桃源县界二百五十五里,东北至公安县界八十里,西北至荆州府枝江。县治三百六十里。本州境东西距一百四十里,南北距二百五里。东界安乡县,西界石门县南界武陵县,北界公安县。自州治至

京师三千四百七十八里。明洪武初,为澧州府。二十九年,降为州,以州治澧阳县,省入属常徳府。明年,改属岳州府。

本朝初因之。雍正七年,升为直𨽻州,以安乡、石门、慈利三县来属。又增置安福县。十三年,又增置永定县。凡领县五。

安乡县在州东八十里。初属岳州府。雍正七年,分属澧州。石门县在州西六十里。初属岳州府,雍正七年,分属澧州。慈利县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。初属州府。雍正七年,分属澧州。安福县在州西南一百七十里。明置九溪、永定二卫。 本朝雍正七年改置安福县。永定县在州西二百里。明时为永定卫地,置本朝。雍正七年为安福县地。十三年析 永定县。

郴州在省治东南六百八十里。东西距三百三十五里,南北距二百四十五里,东至江西吉安府龙泉县界。二百九十里,西至桂阳州界四十五里,南至广东韶州府乳源县界。一百二十里,北至衡州府安仁县界一百二十五里。东南至江西南安府治三百里,西南至广东连州治二百五十里,东北至吉安府永宁县界四百里,西北至衡州府治三百里。本州境。东西距八十五里,南北距九十五里。东界兴宁县,西界桂阳州,南界宜章县,北界永兴县。自州治至

京师四千一百十二里。明洪武初,为郴州府。九年,降为直𨽻州,以州治郴阳县,省入。

本朝初属湖广省,后分属湖南省。凡领县五,永兴县在州北八十里

宜章县在州南九十里。

兴宁县在州东六十里。

桂阳县在州东南一百八十五里

桂东县在州东二百七十里。

桂阳州,在省治东南六百三十里。东西距二百二十七里。南北距二百五十里,东至郴州界三十里,西至永州府江华县界一百九十七里。南至广东连州界。一百八十里。北至衡州府来阳县界七十里,东南至郴州宜章县治一百五十里,西南至永州府新田县界八十里,东北至郴州永兴县界六十里,西北至衡州府常宁县界一百里。本州境。东西距九十里,南北距一百十里。东界郴州。西界蓝山县,南界临武县,北界常宁县。自州治至

京师四千四百七十二里。明洪武九年为桂阳州,以州治平阳县省入,属衡州府。

本朝初因之,雍正十年升为直𨽻州,以临武、蓝山、嘉禾县来属。凡领县三:

临武县在州南一百四十里。初属衡州府。雍正十年分属桂阳州。蓝山县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。初属衡州府。雍正十年,分属桂阳州。嘉禾县。在州西南一百十里。初属衡州府。雍正十年分属桂阳州。

皇朝文献通考》卷二百八十一

 {{ anno.name }}